13350061060
028-86522069
对症下药 技术防范“利器”见成效
当前,占全球机场数量80%以上的中小机场作业保障平台人工巡检作业压力大、效率低,井冈山机场也不例外。高效且运行成本低廉的新型技术巡检与人工巡检的配合,是广大中小机场迫切需要的新型作业方式,也成为井冈山机场开发新技术的发力点。
井冈山机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无人机+保障平台”项目设计的六旋翼无人机是一种具有垂直起降能力的轻型无人飞行器,由喊话模块、投掷模块、净空模块、驱鸟模块、消防模块和地面站共同组成,并通过上下共轴放置的3组共6台电机提供升力,用改变旋翼转速调整姿态,从而进一步控制飞行位置,具有悬停性能优异、移动灵活等优点。该无人机具备红外摄像、图像回传分析等道面围界巡视功能以及施放驱鸟弹等鸟击防范功能,还可以用于机场净空宣传、净空测量等净空作业、施放灭火弹等消防作业以及紧急搜救、影像资料回传等应急救援作业。
井冈山机场“无人机+保障平台”
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工作人员使用无人机搭载驱鸟枪、机载超声波、高分贝喊话等驱鸟设备,对飞行区鸟类实时跟踪驱赶,并利用无人机高空巡视的广阔视野,有效发现飞行区内鸟类位置,进而安排如割草、驱鸟剂喷洒、鸟网设置等驱鸟工作,实现科学管控。值得关注的是,工作人员可通过无人机开展道面、围界等巡视工作,减少人工开车巡视次数,同时高效观测整个飞行区的草高、土面区平整、积水、跑道污染物覆盖等情况,减少人工巡视时间,提高巡视效率。
“实际应用发现,与驱鸟车相比,无人机搭载驱鸟枪、高分贝喊话等驱鸟设备能更有效地震慑、驱赶鸟群,通过无人机的机动性能消除地形带来的不便,跟随鸟类飞行,实现实时跟踪驱赶。现在的高效驱鸟模式可以说是省力又省钱。”井冈山机场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方兴未艾 “无人机+”为安全发展筑防线
近年来,井冈山机场充分发挥无人机的科技优势,推动成立肖圣勇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对智能化技术的研究。
据悉,“无人机+保障平台”项目于2020年5月完成课题调研,制定了实施规划。2020年6月~8月,井冈山机场与合作单位签订了产学研协议,同步组织开展飞行平台定型、飞行测试、外购搭载设备仪器改装测试、软件开发测试与空域解禁申请;同年10月~次年11月,陆续完成平台交付验收、知识产权申报、扩展功能调研。在本场试运行良好的情况下,井冈山机场提交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并于2023年2月获得专利证书。目前,该无人机空载起飞重量为14.5千克,最大载重量为10千克,最长飞行时间在45分钟~65分钟,可轻度防水,全高清实时传输摄像头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