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50061060

028-86522069

您当前的位置:
Sanzuwu UAS
“开着”飞机去种田 新一代无人机飞手上场
来源: | 作者:szwuas | 发布时间: 2024-04-30 | 198 次浏览 | 分享到:
农业无人机等智能设备替代了大量人力,也孕育了一种新的职业——无人机飞手。
手机屏幕上呈现出绿色线条的飞行地图,机器移动了多少米、药箱里还存多少升药液,都能实时动态呈现。他说,要成为一个农业领域飞行好手,仅掌握软件应用是不够的,还要对农田地块形貌等方面有基本了解。
杨良说,他在累计飞行一万亩地的时候,才感觉摸着门道了,算是入了行。一开始碰无人机时,总没法精准控制它在空中的形态。他做新手时,曾有过两次“炸机”。有一回,他把飞行速度调整到10米每秒,稍后一个不留神,百斤重飞机连带着30升药液就都撞在树上,瞬间机器肢解。
第二次“炸机”来得也很快,在一次操作中,可能是因为风速没掌握好,他眼看着无人机偏离,尽力手动纠正,但还是坠落在田间。他急匆匆追过去才松了一口气,机器落在了田埂上,没砸到庄稼。
“‘炸机’有阴影,我得不断鼓励自己,一定能飞熟练的,新技术不可怕。”张金也鼓励他,不要放心上。
有过几次“炸机”经历,让他心里有谱儿了,知道了机器的能力边界,再进行作业时,他会观察好地形,尤其是土地不规整、树林稠密且电线杆较多的地块,需要人工及时干预,将机器的速度放慢些、高度放低些。如果附近有别人家的田块,还要考量风力和风向因素,预防药液偏移到别人家田里头。
无人机不仅效率高,还节约水。若是人工作业要用一万多斤水,无人机作业可能只需几百斤。他带着无人机打药的时候,一些年纪大的农民面露好奇,问他机器好不好。他说能节约很多水和药,对方听后总舒展开满脸的皱纹,露出笑容。
技术变革很快,飞手需要不断学新知识
如今,在他工作的农场,装有农用北斗作业监测终端和北斗导航农机驾驶系统终端的收割机、玉米播种机正在忙碌。每台农机都安装了智能监测设备,农机手通过手机、电脑等客户端,可随时随地输入账号密码查看作业信息。张金在办公室内,就能实时看到地里的农机作业情况、是否有故障等。
农业无人机每一两年就会更新换代。以国内某头部企业产品为例,该企业2022年新出的农业无人机喷洒载重是40公斤,到2023年已达到50公斤。2017年,该企业将毫米波雷达技术应用在农业安全避障领域,解决了复杂农田环境下无人机飞行安全的问题。到了2021年,农业无人机已经搭配有源相控阵雷达,这是该技术首次运用在这个领域。
杨良记得,最早接触的农业无人机功能单一、设备简陋。一台无人机要配两三个人,一人是操作手,另一人要充电、兑药。对面地头上还得再站一个人“望风”,等到无人机飞到眼前了,他要高呼一声“到了!”这样对面的操作手再把无人机拉回来。
如今,顺义的几个大型农场,拥有10台左右农业无人机。据我国农技中心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只有约4000架,到2021年仅病虫害专业防治服务组织的植保无人机就已超12万架,有超过20万名飞手活跃在田间地头。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锦华路三段88号汇融国际广场C座15层
13350061060
培训类别  service

服务项目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