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哈尔滨连续的降雨让许多大型农机无法进入农田作业,植保无人机接过了农业植保的重任。“大田的水稻和玉米以大型农机作业为主,只有农作物长到一定高度或者水涝大型机械无法进入的时候,才是无人机大显身手的时刻。”李雪健说。
抗洪排涝
无人机救援大显身手
连日来的降雨让哈尔滨博能救援服务队的队长韩佳序神经紧绷着,时刻准备接到指令出发。“应用无人机进行侦察救援,我们有多次成功尝试。”韩佳序说,“早在2019年,长江路、阿什河路段出现城市内涝,我们出动无人机勘察过水面积、受灾面积以及是否有被困人员等情况。无人机最多可飞行5000米,因此在三四千米范围内的情况都可以了解清楚。我们把拍到的视频和照片提供给应急管理等有关部门,他们根据情况进行决策。”
“除了勘察,我们还用运载无人机给受困群众空投物资。”韩佳序说,“服务队的运载无人机可载重40公斤,在救援时可以空投对讲机等通信装备、水和食物等生活物资,保障灾区人民生命安全。”
去年五常遭遇洪涝灾害,当地沙河子镇4000人连夜转运就是靠无人机的精准定位。当无人机将被困人员位置发回来的时候,首先由无人机装载一定物资空投到受灾群众地区,再由救援队、消防、森防、部队和其他救援人员组成的救援小组连夜开拔。“当时前往救援的路很难走,几乎是走一段就走不下去了,河床都被洪水冲了。遇到不太急的断面,我们会试探着趟过去,如果水流很急水面很宽,我们就需要就地抢修,把路打通再继续前进。”此后,韩佳序和26名队员又去尚志、双城等地继续进行救援行动。
“我们的救援人员都是经过专业的救援培训后才能上岗,培训内容包括舟艇驾驶、应急救护、破拆救援、绳索应用等技能。”韩佳序说,救援队成立以来已经参与了3000多次各类救援行动,2017年苇河山洪、2021年河南新乡“7·20”暴雨、2023年河北涿州暴雨救援现场,都出现过他们的身影。
前景广阔
“无人机+”探寻更多可能
哈尔滨人马博文一直从事物流行业,却对无人机驾驶情有独钟。在考取了民用无人机合格证后,他对自己的老本行有了更多畅想。“我主要业务是做省内物流,我的优势是保证隔天到货。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能够利用无人机驾驶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城市之内、城市之间尝试无人机物流配送做个先行者。”马博文说,有些地形或路况不允许大型车辆进入或者直达货物目的地,就可以采用载重无人机把所需物品运过去。

王越不仅用无人机给自家店铺做了精美的航拍宣传片,还用无人机找到走丢的小孩。有一次拍片,拍着拍着一位妇女走过来问看没看见她家小孩,原来是她离开一会回来发现3岁的孩子不见了。王越马上用无人机拍下附近全景影像,终于顺利找到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