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去年10月,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与卡塔尔一家公司签署协议,将共同开发一款名为Omega360的短程反无人机雷达系统。据称,该系统能运用高分辨率多普勒雷达和先进人工智能算法,对来袭的无人机进行精准探测。
一方面是小微型无人机的打击效能在不断提升,一方面是让其“现身”的方法手段较为有限。于是,如何有效“发现”小微型无人机包括FPV无人机,就成了新型反无人机雷达研制的重点。
比如,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防空综合系统MADIS之所以存在两种MK1、MK2不同型号,就是因为MK2针对反无人机进行了优化。凭借增加的RADA RPS-42雷达,MADIS MK2可以较为精确地发现无人机甚至是一些小微型无人机,引导6管的M134转轮机枪实施打击。MK1则更适合用来探测和引导打击固定翼飞机、直升机等目标。
小微型无人机体积小、雷达反射截面积小,且通常飞行距离短、飞行路线多变,留给探测装置的反应时间短。为了发现它们,一些国家在提高雷达分辨率上下功夫,通过选用频率较高、波瓣宽度较小的波段作为反无人机雷达的工作波段,使用带宽较宽的雷达力求对其精准发现。
比如,土耳其Meteksan防务公司研发的Retinar远程无人机探测雷达,工作频率为Ku波段,受地面杂波干扰较小,精度较高,更适合探测低慢小无人机。

Retinar远程无人机探测雷达。资料图片
小微型无人机尤其是旋翼无人机的飞行速度相对较慢,且多在低空飞行。一些国家在新研和改进雷达时通过调整雷达灵敏度,突出了对此类速度较慢目标的探测。同时,对于来自地物的杂波和空中飞鸟等形成的干扰,则通过运用先进数据处理算法,将小微型无人机从其他目标形成的回波和地杂波里区分出来,以此确保发现小微型无人机。
通过以上各种方式方法,一些国家先后研制出具有反制小微型无人机功能的雷达。
如波兰先进防护系统公司APS研制的FIELDctrl ADVANCE型X波段超精密3D MIMO有源相控阵雷达,可以识别3千米处的雷达反射截面积为0.01平方米的微型无人机。
多维推进力求“耳聪目明”
从当前各国研发与列装情况来看,反无人机雷达的发展具有多维度推进的特征。
一是所用频谱覆盖多个波段。由于要面对的无人机体形大小、飞行高度、飞行姿态及速度各不相同,反无人机雷达在波段选择上也各有侧重。这是因为,各个波段拥有不同特性,体现在雷达探测能力上,也各有其长处和短板。
如X波段低空传播能力好,波束宽度较窄,但在大气中传播损耗较大。体现在雷达功能上,就是其跟踪精度和分辨率高,但探测距离较短。S波段雷达在制导精度和分辨率方面不如X波段,但具有探测距离远的优点。
和X波段雷达相比,Ku波段雷达的定位精度高,有较好的俯视角,能覆盖较近区域,减少盲区,且天线重量较轻,尺寸也较小。美国制造的反无人机雷达不少工作在Ku波段,如美国海军的SPG-60雷达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