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去年10月,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与卡塔尔一家公司签署协议,将共同开发一款名为Omega360的短程反无人机雷达系统。据称,该系统能运用高分辨率多普勒雷达和先进人工智能算法,对来袭的无人机进行精准探测。
尤其是近年来自战场的强力推动,使无人机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也使无人机雷达的发展面临考验。
——精确化。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有的无人机尺寸越来越小、机动性和杀伤力越来越强。这就要求反无人机雷达具备更高的距离分辨率、角度分辨率和速度分辨率,以便精准确定无人机,对其进行高效处置。美国一家公司研制的AN/MPQ-64“哨兵”A4雷达就体现了这一点,和“哨兵”A3雷达相比,其探测范围增加了175%,灵敏度提高了225%。
——集成化。为应对不同类型的目标、适应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一些反无人机雷达系统会同时集成多种雷达技术,能够在多个波段工作,从而根据战场变化在不同波段、不同模式之间灵活切换,以求更好地发现目标。如Elta Systems公司研发的ELI-2139“绿莲花”系统兼具S波段和X波段雷达、昼夜光电瞄准器等,能自动检测、跟踪、分类和识别各种空中目标包括低雷达反射截面目标,还能够探测和分类地面的车辆和缓慢移动的人。
——智能化。今后,随着无人机蜂群技术的成熟、运用,以及无人机反探测技术的提升,反无人机雷达向智能化借力将不可避免。如此,才能对来袭的无人机进行全域性侦察、探测与态势判断,实现复杂战场环境下的态势全局感知,从而为快速处置来袭无人机提供信息支持。当前,一些国家的企业已开始研发由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引擎增强的反无人机雷达,以实现“分层反无人机策略”。
——网络化。对于今后大概率会出现的大中小微型无人机协同配合作战样式,单部反无人机雷达作用有限。只有通过网络联通多部、多型号的反无人机雷达,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才能有效扩大探测范围、提高探测精度和效能。比如,俄罗斯科研人员正在开展一项研究,他们试图将多个“牛蒡”Burdock便携式反无人机雷达组合成一个网络,由一个操作员控制进行联合操作,以提升探测的范围与效能。
此外,具备更强的对抗电子干扰能力、推动小型化以实现快速部署、引导更多火力类型实施打击等,也是今后反无人机雷达发展的方向。
供图:阳 明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操控员培训班报名正在火热进行中!
详情请咨询:13350061060(刘老师)
培训时间:每月滚动开班,10日考试
培训模式:精品小班/网课班/周末班
执照即将到期的学员,请及时按照《民用无人机驾驶员管理规定》要求提前申请更新执照,更新时间以执照签发日期为准。
执照更新教程:【三足乌无人机教育】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执照有效期内更新/过期续签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