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明祭祀遇上森林防火,“喊寨”与无人机共同守护公众安全
来源:
|
作者:szwuas
|
发布时间: 2025-04-07
|
59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日,国家森防指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组织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媒体行”主题采访活动,邀请20余家媒体网站赴福建、广西等地,深入采访报道各地在森林草原防灭火新质能力建设、管控野外火源、加强监测预警、加密检查巡查、教育引导群众安全用火等方面的经验做法。
聆听山歌,行走在广南村中,南都记者还发现了一条条水渠,有的水渠旁还安置了一个红色消火栓。龙胜消防大队防火监督干部文艺钧介绍道,这些水渠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是村民习惯用的取水点,而在这些水渠旁,广南村共设置了6个消火栓,一旦发生火灾,可以方便村民第一时间取水灭火。过去,广西老一辈的居民在室内生火取暖、野外烧荒,这些用火行为无人进行管控。而如今,破除陋习,新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及森林防火宣传方式日渐成熟,传统文化与当代防火的矛盾用新旧结合的方式得到了解决。近日,一场消防扑火演习正在广西三江的森林中进行,只见消防员熟练地进行灭火操作,取水、灭火、卸具……全程用时十分钟左右。而扑火演习中一架无人机全程跟随,并成为了最后收尾的“消防员”。三江消防大队政治教导员李军告诉南都记者:“无人机最后还要进行巡查,看看有没有遗漏的火点,是人工灭火的有益补充。我们还有专门的灭火无人机,一般遇到较大灾情时会用到。”据了解,三江处在桂湘黔三省交界地带,这里山水环绕,森林覆盖率高达79.7%,是广西响当当的林业大县。也正因如此,这里的森林防灭火任务十分艰巨。为了实现火灾的早发现、早报告、早扑灭,当地实施“靠前驻防”策略,在重点林区设立临时营地,安排专业队员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一旦发生火警,就能迅速行动。同时,当地搭建了一套完善的智慧预警系统,借助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等技术,大大提高了火情监测的效率和精准度,做到防患于未然。事实上,类似三江的防火举措正在全区铺开,比如,广西南宁搭建一体化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实现对全市包括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等重点区域24小时全程实时动态监控。这些举措都反映在广西应急指挥部的数字大屏上,通过这块LED大屏可以清晰观察到全区的森林火情,并帮助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判断,这就是当地森林防火的“智慧大脑”——森林防灭火信息系统。据了解,广西森林防灭火信息系统已建立起二维、三维合一的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了火场蔓延模拟、扑火队伍行军路径选择、排兵布阵标绘共享等功能,为扑火力量调度、指令下达提供了信息化支撑。同时,全面整合护林员巡护、卫星热点监测、无人机巡护、铁塔视频监测等监测手段,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的监测预警体系。谈及空天地一体化,广西应急管理厅二级巡视员张明军提到了低空经济这一概念,他对南都记者表示,业内比较看好低空经济在应急救援方面的应用,目前在广西应用较多,比如无人机撒传单宣传防火知识、无人机巡护、无人机灭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