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50061060

028-86522069

您当前的位置:
Sanzuwu UAS
当清明祭祀遇上森林防火,“喊寨”与无人机共同守护公众安全
来源: | 作者:szwuas | 发布时间: 2025-04-07 | 56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日,国家森防指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组织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媒体行”主题采访活动,邀请20余家媒体网站赴福建、广西等地,深入采访报道各地在森林草原防灭火新质能力建设、管控野外火源、加强监测预警、加密检查巡查、教育引导群众安全用火等方面的经验做法。
近日,国家森防指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组织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媒体行”主题采访活动,邀请20余家媒体网站赴福建、广西等地,深入采访报道各地在森林草原防灭火新质能力建设、管控野外火源、加强监测预警、加密检查巡查、教育引导群众安全用火等方面的经验做法。

“喊寨”与无人机共同守护公众安全



南方都市报记者 杨文君

清明将至,广西广南村又迎来了防火关键期。近期甫一到晚上十一点,“打更人”就走上村寨中的小路,一边敲锣一边“喊寨”:“小心火烛。”用这种流传数百年的防火宣传方式提醒村民。
在“打更人”敲响防火警钟的同时,广西应急指挥部的数字化大屏上显示着各种火情的监测信息,整合着全区护林员巡护、卫星热点监测、无人机巡护、铁塔视频监测等信息,力求精准防灭火。
传统与现代的防火举措跨越历史的长河在此刻相会,但令人疑惑的是,在技术发达的今天,广西为何还保留着“喊寨”等传统方式?广西少数民族传统的用火习惯是否与森林防火矛盾?对于这些问题,南都记者在近日国家森防指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组织的森林草原防灭火采访活动中找到了答案。

图片

龙胜广南村打更人“喊寨”

“喊寨”等土办法为何能奏效

位于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龙胜)的广南村,四面环山、植被繁茂。这座长在深山林间的村寨,居民住宅多为木质结构,同时,这里的村民还沿袭着烧柴火煮油茶、围火议事的习惯,不免为当地村庄防火、森林防火增添了一丝风险。
广西龙胜人大常委会主任粟海英告诉媒体:“这里的居民多为少数民族,其中侗族人口最多,自古以来,他们都是居住在木质的房屋中,这是有火灾安全隐患的,但是我们也要尊重当地民众的传统习俗。”
据粟海英介绍,这里的村民也有着自己古老的防灭火智慧。在侗族文化中,“喊寨”是一种古老的社区警示和召集方式。通常由专人通过敲锣、喊话等方式提醒村民注意防火、防盗或召集集体活动。“喊寨”打更的警示方法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这种方式更贴近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习惯,也更有效果。
就在粟海英介绍时,广南村的鼓楼广场上响起了侗族山歌。歌词大意是:“星星之火可燎原,森林防火要堵源。无论春夏与秋冬,防火请你记心间……扑火选好进出路,遇到浓烟湿巾捂。路况地形要记牢,防止窒息和呕吐。”
“侗族没有文字,将专业消防知识转化为易学易记的山歌,再经口口相传,这种宣传方式在当地可能更有效。”广南村村委会副主任蒙春苗说,这首琵琶队歌是村民自创的,通过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防火知识,也有效避开了语言不通这一障碍。
除了龙胜,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三江)等多地,都采取了这种唱山歌的方式,将消防知识融入少数民族歌曲中,广为传唱。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锦华路三段88号汇融国际广场C座15层
13350061060
培训类别  service

服务项目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