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由中国林科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符利勇牵头组建的一支项目团队,承接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崇礼赛区的“森林防火综合体系建设无人机巡护监测系统”项目
对无人机森林防火的技术攻关还远远没有结束,项目团队采集的崇礼海量图像数据还将发挥更大作用。
“我们将继续拓展利用这套系统。”符利勇说,接下来,团队计划在这套系统上架构无人机战斗集群,一旦发现火情,上千架无人机可在15分钟内飞抵现场,精准抛投灭火弹,确保在早期火阶段扑灭火情,实现从巡护、预警、应急、扑救到灾后评估的全链条服务。而且,无人机飞过森林过火区域后,系统就能实时计算出损失了多少林木,增加了多少碳排放。
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现代林业不再是以提供木材资源为主的行业,林业的多种服务功能、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治理中的作用正在受到高度重视,而高新技术在其中大有可为。
“林业地域广,林木生长周期长,要实现对全国森林资源的科学管理,就要推动林学、数学、计算机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充分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这将是提升我国森林资源普查、森林经营、森林生态建设等众多工作科技水平的重要突破口。”唐守正院士说。(河北日报记者李冬云)
观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守正:林业科研需要跨界人才
9月14日傍晚,记者走进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一栋老旧的住宅楼,沿着斑驳的楼梯上到4楼顶楼,就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研究员,我国著名森林经理学家、林业统计学家唐守正的家。
进门是狭窄的过道,屋内是老式的家具,一切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模样。但82岁的唐守正院士一开口,聊的却是林业统计的国际理念、创新算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那一刻,老旧的住宅楼变得“新潮”起来。
作为林业统计学家的唐守正院士,其实是个跨界融合多学科的专家。
唐守正院士是一位数学博士。“林业周期长,需要进行长期的观测研究,离不开数学。”唐守正院士说,用数学方法解决林业问题,在国外早已经形成了一门完整的学科,叫作林业数学或林业统计。
唐守正院士还是一位“老程序员”。
他上世纪八十年代为各种林业数值分析编制了“IBM—PC系列程序集”;2005年,主持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林业统计分析软件——统计之林;直到两年前,他还在电脑前一行一行、认认真真编写代码。
跨界多学科的唐守正院士,在几十年林业科技工作中始终力求做到与时俱进。
唐守正院士认为,现代林业发展,更需要突破学科专业壁垒,推动多层次学科交叉融合,增强跨学科对接行业需求的适应能力。因此,林业科研队伍,亟须培养跨界融合人才。
事实上,承担2022年北京冬奥会崇礼赛区“森林防火综合体系建设无人机巡护监测系统”项目的多位核心成员,如中国林科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符利勇、南京林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业巧林,都是既懂林业、又懂数学、又懂计算机科学的跨界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