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由中国林科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符利勇牵头组建的一支项目团队,承接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崇礼赛区的“森林防火综合体系建设无人机巡护监测系统”项目
无人机森林防火的全国样板
随着冬奥会的临近,项目团队为冬奥核心区每天出一张防火等级图、一张人流热力图,两图叠加,科学布局无人机的巡护线路。
无人机森林巡护系统机动灵活,弥补了传统高山视频监控有死角的不足。
系统自2021年1月启动,到2022年2月冬奥会结束,先后识别预警早期火情10余次,并全程协助森林消防应急扑救,为崇礼森林资源安全和赛事期间核心区“不冒烟、不见火”提供了重要支撑,圆满完成对崇礼的生态护航,通过了联合验收小组专家验收,还收到了张家口市政府的感谢信。
目前,崇礼区建立起的森林草原防灭火综合体系,技术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崇礼全区10台无人机、81个高山视频监控、150个卡口人脸识别系统、20个林火红外识别监测系统等高科技系统“多管齐下”,可以实现对主要沟口、林(草)区24小时不间断监控。
扶上马,送一程。项目团队将服务期延续到2022年底,并从崇礼区林草局森林草原消防大队中征选了30名学员,由项目团队无人机飞行小组成员手把手培训,最终6人成功考取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成为专业执证飞手。
让单保君自豪的是,2021年、2022年这两年,无论是冬奥会赛前试验、赛中护航还是赛后教学,无人机安全飞行5280架次,没有发生一次炸机。
崇礼无人机森林防火项目的实践创新,也结出了国际认可的理论创新成果。
2022年1月,符利勇团队总结项目成果,在计算机领域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期刊中文名《神经网络与学习系统汇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详细阐述图像识别领域中海量图像数据分布复杂且存在大量冗余无关特征情况下,如何对图像特征进行判别学习。
该论文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广泛关注,发表后仅半年就被SCI期刊论文引用34次,并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这是评价科技论文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森林防火综合体系建设无人机巡护监测系统,是无人机森林防火的全国样板,填补了我国在这个领域的实践空白。”作为项目的专家顾问,唐守正院士一直持续关注着项目进展,并给予了充分肯定。
目前,在林业系统业内专家的推动下,一项更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正在进行——起草制定无人机森林防火技术的国家标准。
“尽管无人机技术发展迅速,但无人机和林业统计、林业防火等技术的融合还在起步阶段,相关国家技术标准之前一直是空白。目前,无人机森林防火技术的国家标准已经进入专家审定答辩阶段。”参与标准制定的符利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