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三部门联合发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 年版)》,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等新业态新领域入列
来源:
|
作者:szwuas
|
发布时间: 2025-04-28
|
26 次浏览
|
分享到:
4月23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正式发布,我国市场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宽。
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等新业态新领域
纳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4月23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正式发布,我国市场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宽。与此前实施的2022年版清单相比,《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事项数量由117项缩减到106项。此外,清单还纳入了新业态新领域管理措施,依据《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管理条例》,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核发(微型无人驾驶航空器除外)”纳入清单。所谓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形象地说,就是“一单尽列、非禁即入”,以清单形式将我国境内禁止和经政府许可才能够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汇总列出,各级政府依法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之外,各类经营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
据报道,美团自研第四代无人机近日通过民航局审查,获得了全国首张低空物流全境覆盖运营合格证(简称“OC”)。取证后,公司可在全国范围内开启常态化商业运营,成为国内首个被民航局批准可在中国全境开展物流运输的低空运营人。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发布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将准入事项缩减至106项,特别凸显对无人机产业的战略重视:首次明确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核发(微型除外)”纳入清单,释放出了三大信号:
无人机已成经济新增长极
作为全球低空经济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无人机在物流配送、农业植保、应急救援等领域加速落地。中国消费级无人机(如大疆)已占全球70%市场,工业级应用亟需政策规范护航规模化发展。此次清单将资质审核聚焦高风险、高价值场景,为万亿级市场铺路。
分类管理捍卫“双优势”
政策精准区分微型(消费级)与工业级无人机:前者豁免许可,巩固中国在全球消费市场的绝对优势;后者强化资质门槛,推动工业级领域技术标准、安全体系与国际接轨,抢占高端制造话语权。
以规则升级驱动产业升级
清单为无人机行业划定“安全与创新平衡线”,既避免无序扩张导致空域冲突、隐私泄露等问题,又以“非禁即入”原则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激励企业向智慧物流、城市空中交通(UAM)等前沿领域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