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无人机还纳入了临港的城市快速应急响应,钱茂冬介绍,由于无人机飞行范围实现临港74.58平方公里的全覆盖,如发生突发事故,3-5分钟便可飞抵事发现场,实时回传画面供应急指挥决策。
在临港某建筑楼顶,红星新闻记者见到了部署的一台无人机智慧机库,从指挥终端下达起飞命令,到打开机机库,无人机预热、起飞,全程不到1分钟。而按照无人机约1分钟/公里的飞行速度,以及“飞直线,不绕路”的特点,尤其适合偏僻难行,路面拥堵等传统交通方式到达困难的应急场景。
↑夏季,临港附近滩涂聚集了许多赶海的人们
对于临港地区长达几十公里的海岸线巡防,无人机也发挥了其他手段难以企及的作用。八月下旬的临港海岸滩涂上,每天下午到黄昏有大量的市民游客捡拾鱼虾、贝壳等海货。红星新闻记者在临港东海大桥附近的海堤上看到,有上百人走上滩涂赶海,有的人走出去离大堤几百米远。
对此,临港地区依靠无人机智慧机库,探索出具有当地特色的管理方式。分布在海岸线附近的智能机库据每天两次涨潮时间,提前20分钟派出无人机携带大功率扬声器沿海岸线进行巡飞。扬声器里播放“潮汐来临,请迅速撤离!请带走垃圾!”
“如果遇到特别顽固,不愿离开者,我们支持远程的手动介入,操控人员可以一边对其喊话,一边让无人机追着他飞,直到他撤离为止” 钱茂冬说。
“三无”产业已在临港集聚
曾为G20峰会提供安保服务
“临港地区已经形成了‘三无’产业的集聚效应,以前我们要出去才能找到的一些供应商,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很方便找到对口的合作伙伴。”从事无人机侦测与反制的上海特金无线创始人姜化京说。
姜化京告诉红星新闻,无人机等“低慢小”目标具有飞行高度低、运动速度慢、雷达散射面积小等特点,其自身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它难于被常规雷达探测,实现全天时、全天候的有效探测、监控和管制,成了当前国际上反“低慢小”目标的技术难题。
“正因为临港地区提供了丰富的产业链集群和便利的测试条件,我们才能不断改进完善对无人机等‘低慢小’目标的TDOA探测定位技术。” 姜化京说。据悉,特金无线自主研发的无人机侦测与管制装备,已多次为世界互联网大会,G20杭州峰会、央视春晚等重大活动提供安保服务。
而姜化京口中的“三无”产业,即无人车、无人船、无人车。在2018年5月,临港管委会就发布《临港地区陆、海、空无人系统综合示范区规划》,明确将临港地区打造成为国内首个无人系统测试场景全覆盖的地区,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最为全面的配套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