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50061060
028-86522069
实地探访无人机配送,感受城市新时速
作者/ IT时报记者 钱立富
编辑/ 潘少颖 孙妍
“2567,发起配送”
“3177,发起配送”
……
指令下达后,两架美团无人机的桨叶快速转动,随即“旱地拔葱”,迅速升至一定高度,朝互联宝地和黄兴公园飞去。无人机下方挂载着餐箱,里面是顾客下单购买的餐品、饮品等。
美团无人机的起飞点位于五角场合生汇六楼露天平台,《IT时报》记者来到这里时正值中午用餐高峰,现场无人机起降繁忙,工作人员忙碌不停,充电、插电、餐品打包、餐盒称重、打印标签、挂载餐盒、下达起飞指令……“每天大概配送200多单,尤其是中午到下午茶这段时间,比较繁忙。”现场工作人员刘先生告诉《IT时报》记者。
“空中外卖”在上海已见怪不怪,美团无人机现已开通从合生汇至黄兴公园、互联宝地等多条常态化航线。放眼全国,截至2024年12月,美团无人机已在北上广深等城市开通53条航线,并累计完成订单超45万单。
“这里有两个起飞点、一个降落点,平常有7架无人机执飞,多的时候有12架。”在合生汇六楼露天平台起降点,刘先生介绍。
说话间,天空中传来轻微的嗡嗡声,“无人机回来了”。很快,无人机出现在降落点上空,细微调整之后,精准落在一平方米左右的降落点内。刘先生走进场内,将无人机搬至其他地方,让后续其他无人机降落,同时将无人机内的两块电池取出,放到充电柜内,“为了
确保安全,无人机每次飞行之后,我们都会充电。”
下午1点,手持工作终端上收到“取餐员已经取货”的消息提示,刘先生赶紧从充电柜中取出两块充满电的电池,走到起飞点,为无人机上电。
取餐员到达现场后,两人一起将折叠的餐箱打开,将餐品放入其中,然后对餐盒称重,“要确保重量在2400g之内”。随后打印出标签,经过手持终端扫码后和无人机进行配对。
做完这些动作后,刘先生拿着餐箱走到起飞点,通过手持工作终端下发“挂箱”指令,无人机会将餐箱固定在机腹下方。
“发起配送”的指令下达后,无人机转动桨叶起飞,同时从云端接收航线数据,然后飞往目的地。
在无人机快要到达目的地时,接收餐箱的货柜会接收到指令,进而打开顶盖,迎接无人机降落,“平时,顶盖都是关闭的,防止雨水或者其他物体进入其中,只有接收到指令后才会打开”。无人机下方的摄像头会通过识别收餐终端上的二维码,进行精准降落,确保安全后解锁餐箱,而后起飞返回位于合生汇的起降点。
无人机“外卖小哥”的配送效果到底如何?
离开合生汇广场后,记者来到4.6公里外的互联宝地园区,这里集聚了一批互联网、人工智能和文化创意企业。园区T6栋附近处,伫立着一排美团外卖柜,中午时分,这里忙碌异常,送餐、取餐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