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在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无人机、无人船等高科技设备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和治理,提高了巡检效率和管理智慧化水平。氢能技术在交通、电力等领域的应用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推动了能源清洁化转型。此外,蓝藻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发展,不仅解决了环境问题,还为污水处理提供了新型生物质碳源。生态环境部通过构建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了环境数据的集成和高效管理,推动了污染防治工作的信息化覆盖。
科技助力“智”护生态

在福建君子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高空监控设备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摄
科技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无人机、无人船、全地形机器人环境采样器、生物多样性机动监测平台……越来越多的科技利器出现并应用于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当中,给美丽中国建设增添了越来越多的智慧成色。
空中巡检,智慧高效
在位于浙江淳安的千岛湖湖面上空,每天清晨,两套无人机设备从机库缓缓升起。
这两个“空中巡检员”是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为千岛湖打造的无人机水域智能巡检系统的一部分,每隔两小时便会在千岛湖的上空进行“空中巡逻”。9时50分,无人机拍摄到湖滨公园附近有人违规垂钓,随即将拍摄到的画面回传给水域巡检数据综合管控平台,经过视觉AI分析分类后,同步给“千岛湖数字第一湖”平台。相应部门的治理人员迅速到达现场处理,形成线索事件“巡查—发现—处理—反馈”的全闭环。
“搭载高精定位的无人机自主完成起飞、图像采集、降落、充电等动作,采集视频数据推送给‘千岛湖数字第一湖’平台,让水域巡检管理更智慧、高效。过去人力巡逻一周才能完成的巡检任务,现在已经可以缩短至一天。”淳安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水上执法中队方超表示,在使用无人机之前,淳安在千岛湖湖区巡检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湖区面积大,淳安县千岛湖水域面积达573平方公里,湖岸线长达3500公里,沿湖有19个乡镇,加之复杂的地形,光靠人工巡检很难实现面面俱到;二是水域管理涉及到渔业、生态环境、港航、旅游、水利、林业、综合执法等多个职能部门,亟须将线索通过信息化处理进行高效分配。
千寻位置通过北斗时空智能+视觉AI算法,对千岛湖复杂多样的线索进行自动分类,高效派发给相应部门的治理人员进行及时处理。这一技术手段整合了淳安县多部门的信息化系统,打破了此前由于职责分工不同而存在于各监管部门间的数据壁垒。目前,平台已迭代40余种智能AI算法,无人机可以准确识别沿线垃圾、违规垂钓、占道经营、违规种菜、建筑垃圾乱堆、水面漂浮物等多种画面。
此外,千寻位置厘米级高精度定位服务,给无人机装上了“明察秋毫”的眼睛,能按照规划的航线完成巡检任务,并给出目标物精准的位置信息,为后续处理提供了更多便利,实现了线索早发现、早解决。
千岛湖水域智能巡检是千寻位置智能城市解决方案针对水域治理场景的应用创新,据统计,自2023年3月试运行以来,千寻位置助力淳安千岛湖水域巡检效率提升80%,累计执行飞行任务1329次,飞行里程达到5654公里,无人机已发现线索4091条,大大提高了问题发现速度、处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