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50061060

028-86522069

您当前的位置:
Sanzuwu UAS
国外水下预置无人作战装备研究
来源: | 作者:szwuas | 发布时间: 2018-05-08 | 7792 次浏览 | 分享到:
针对新型的水下预置无人作战装备发展需求,本文调研了国外水下预置无人作战装备现状,分析了预置无人作战装备的主要特点,剖析了预置无人作战装备面临的问题,并对后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相关启示和发展建议可为未来的水下预置装备建设提供参考。


图3 美国沉浮载荷计划


 

1.2  俄罗斯“赛艇”导弹


2013年5月,俄罗斯在白海进行了水下固定弹道导弹的发射试验,这种代号为“赛艇”的导弹可装在集存储、运输和发射于一体的特殊储运发射中,可以保护导弹免受过大的压力和免遭海水腐蚀,能保证其与指挥所通信畅通,同时由小型潜艇秘密运送至海底布设并长期隐蔽待命,待接到激活指令后,再从海底发射升空执行攻击任务,随时对洲际目标实施战略打击。目前, 俄罗斯马克耶夫国家导弹中心只向媒体证实了其正在按照相关性能指标生产赛艇弹道导弹,但没有透露细节,相关文章分析指出“赛艇”导弹是属于俄P-29RM“轻舟”潜射弹道导弹系列,其性能指标如图4(右)所示。


图4 俄罗斯赛艇导弹计划(左)和同系列型号导弹战术技术指标(右)


 

1.3印度水下预置导弹


潜射弹道导弹和核潜艇是印度完成核武器试验后就一直追求的目标,然而海基潜射核力量涉及技术最复杂、建设困难大,世界核大国在研制潜射核力量方面也曾历经艰辛,所以印度的核潜艇和潜射导弹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2001年,印度研发出代号“78工程”预置导弹发射平台,并于2008年2月利用“78工程”试射了“海洋”弹道导弹。由于印度国产核潜艇“歼敌者”距离正式形成战斗力还需一段时间,所以其对“水下预置武器”设想充满热情,不排除其退而求其次,选择水下预置导弹发射平台作为完善自身核打击体系的“第二道路”。


可以看出,虽然世界各海洋大国发展水下预置的无人作战装备的原因和路线大相径庭,但均试图发展水下预置无人作战装备完善自身水下作战体系,同时抵消潜在对手水下作战能力。


02

水下预置无人作战装备的特点


水下预置无人作战系统相比于无人潜航器、潜艇等水下装备,具有以下特点:


(1) 潜伏时间长,随时唤醒


根据不同的作战需求,水下预置的无人作战系统需在水下潜伏数月甚至数年。同时,在接收到作战指令后具备快速被唤醒、随时执行任务的能力。


(2)目标特性小,隐蔽性强


水下预置无人作战系统外形小,处于静止状态,同时海底环境复杂,其混杂在礁岩和海底沉积物中将难以被传统声呐探测装置进行定位和识别;此外,水下无人作战装备依靠被动信号接受装置接收远程遥控指令,不会主动发射电磁波信息,其自身目标特性较小,更加增加了被探测的难度。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锦华路三段88号汇融国际广场C座15层
13350061060
培训类别  service

服务项目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