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新型的水下预置无人作战装备发展需求,本文调研了国外水下预置无人作战装备现状,分析了预置无人作战装备的主要特点,剖析了预置无人作战装备面临的问题,并对后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相关启示和发展建议可为未来的水下预置装备建设提供参考。
(3) 载荷复杂多样,功能齐备
水下预置的无人作战系统不仅可携带无人机、无人潜航器、水下通信装执行侦察、通信、数据中继等任务,还可携带各类导弹、鱼雷等执行对陆打击、反舰、防空、反潜等战术级任务,甚至可发射洲际弹道导弹,执行核反击任务。
(4)系统可靠性高,无需维护
水下预置无人作战系统由潜艇、舰船部署至目标海域后进行二次维护会增加系统暴露风险,降低武器系统的隐蔽性,同时由于部署海域一般为海底,其维护的成本也较高,所以要求整个武器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03
水下预置无人作战装备发展面临的问题
(1)海底和大洋深处部署作战装备类型受国际条约严格限制
1972年生效的《禁止在海底和大洋深处部署核武器和其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条约(目前已有94个国家签署)规定,禁止在海岸线12海里外的公海海底放置核武器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所以部署在水下无人作战装备的行为和装备的类型受到严格的限制。携带核弹头的俄“赛艇”洲际弹道导弹只能部署在内陆湖泊、近海大陆架或内海上,其原有的威慑效果将大大的降低。
图5 水下核试验
(2)大水深耐压密封壳体
潜水器耐压壳结构主要用于承受深水压力,从而为内部的电子元器件装置、仪器设备提供合适的环境,并保护它们不会因海水压力和腐蚀而受到损害,要求耐压壳体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可靠的密封性。目前,美国深海沉浮载荷水下贮存深度最大可达4000m,水下装备能否承受深水高压的影响将直接决定装备的是否可正常使用。
(3)海底地形地貌复杂多变
海底地貌可以分为大陆边缘、深海洋底和大洋中脊,不同海域的海底地貌表现现形式也不尽相同,且随着洋流、地震、海底火山、海底热泉、黑烟囱等因素影响时刻变化。在海洋部署预置无人作战系统需对部署海域的地形、地貌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
图6 海底地貌立体示意图
(4)海水腐蚀和微生物污损
海水是包含氯化钠以及钾、溴、碘等元素的盐类,同时海水中溶解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极易引起碳钢、低合金钢等金属结构的腐蚀。另外,海水中含有丰富的氧微量元素和营养盐类等,为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而海洋生物的存在则会影响金属材料的腐蚀行为与机制。水下预置无人作战装备需通过新材料研究、微生物控制等手段解决装备在海水全浸区和海底泥土区的产时间贮存的海洋环境腐蚀和污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