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由中国林科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符利勇牵头组建的一支项目团队,承接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崇礼赛区的“森林防火综合体系建设无人机巡护监测系统”项目
8月21日至22日,首届中国林草高新技术应用大会在张家口市崇礼区召开。北斗卫星导航、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一系列与林草行业跨界融合的“黑科技”亮相崇礼。
之所以把中国林草行业举足轻重的科技大会放在崇礼召开,是因为一批全国林草行业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工作者,曾通过冬奥会与崇礼结缘。
2021年初,由中国林科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符利勇牵头组建的一支项目团队,承接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崇礼赛区的“森林防火综合体系建设无人机巡护监测系统”项目,团队攻克无人机动态烟火快速自动识别预警等诸多技术难点,自主研发出国内首套无人机森林防火智能巡护系统。
这是一支怎样的科研队伍?他们如何进行冬奥崇礼无人机森林防火项目的技术攻坚?作为无人机森林防火实践的全国样板,该项目对林草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有什么启发?

2021年7月,中国林科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符利勇(右一)带领2022年北京冬奥会崇礼赛区“森林防火综合体系建设无人机巡护监测系统”项目团队深入崇礼冬奥核心区林区,进行样地调查,构建崇礼森林防火的数据库。 谢栋博摄
“国家队”与崇礼结缘
9月14日上午8:30,北京,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
符利勇受邀做“青年技术人员如何开展研究工作”的主题讲座,听众是全国林业系统的青年技术骨干。
当符利勇回忆如何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崇礼赛区“森林防火综合体系建设无人机巡护监测系统”项目做准备时,PPT上展示出一份多达1078页的项目标书,台下听众不禁发出惊叹。
2020年10月19日,《张家口市崇礼区森林防火综合体系建设无人机巡护监测系统招标公告》挂网招标,当时国内无人机森林防火领域还鲜有技术团队涉足,但为了拿下这个兼具光荣与使命的“冬奥”项目,数百家无人机团队竞相前往崇礼路演。
符利勇却带领中国林科院资源信息研究所一支项目投标小组,在北京找了一家宾馆,“闭关”准备标书。
“13个人,半个月,严格对照标书项目打分项响应所有参数,而且只写干货。”符利勇说。
这份1078页的标书里写着“底气”和“有备而来”。
早在2016年,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森林经理学家、林业统计学家唐守正的带领下,中国林科院资源信息研究所作为“国家队”,就已经开始探索无人机在森林资源监测和森林防火领域的应用。
2017年8月,资源信息研究所采购了第一架六旋翼无人机,符利勇等多位技术人员先后考取民用无人机驾驶员资格证,他们开发的无人机林木成活率精准识别技术,先后应用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雄安新区、塞罕坝机械林场等重要生态区位。符利勇提出的一种烟火识别算法,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